午後 小散步之林本源園邸
富可敵國的林家園邸~~真的聽到好多故事~~
根據文獻記載,臺灣的園邸到了清末年間,台灣南北各地的貴族名流興建花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臺南吳園、新竹北郭園、板橋林本源園邸、霧峰萊園,並稱「臺灣四大名園」。林平侯在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經商致富後,為收租方便於是將當時枋橋(現今板橋)在此興建宅院。而為感念當時借錢給他經商的米行老闆恩德,於是將五子取名家號為: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其中最親生二子的商號統一對外商號名稱"林本源",所以又稱林本源園邸。
這次帶著悠閒的心情來到板橋林家花園走走,沒有像之前唸二專的時候為了報告才來這邊看看。而且這次來到這邊不只可以看到板橋林家花園建築物的美感,當天又有很多文化志工免費替大眾導覽介紹很多有關板橋林家的歷史和文化~~可以說是讓我知道很多不一樣的板橋林本源!
基本上,『林本源園邸』全園可以分為四大主要區域,一是為書齋區的汲古書屋與方鑑齋;二是貴賓聚會場所的來青閣、開軒一笑戲亭及觀賞花卉的香玉簃;三是作為宴會場所的定靜堂、月波水榭;四是觀稼樓及榕蔭大池。
當天下午剛剛好有台南來的旅遊團來到林本源園邸,園內的志工為這旅遊團介紹園區歷史;剛剛好自己經過的時候,也停下腳步聽聽看文化志工介紹林家的歷史。雖然是中途插進去聽的,不過也聽到滿有意思的故事符~~就是大陸有一年黃河、長江流域的省分發生乾旱,清廷沒有經費賑災,於是私下找上台灣林家的女主人。
女主人透過兒子的名義捐款給清廷政府,那時女主人捐出的金額就是四萬萬兩(文化志工有說,當時做清廷的公務人員最小的官員,月薪二兩如同現在的薪水兩萬元。),換算現在的新台幣的話,也就是說女主人以個人名義的私房錢就已經有四億新台幣!!當時清廷感謝林家的大力捐款於是下旨頒布一部聖旨允許林家製作牌坊,將林家的事積留傳後世。
當時看著志工帶著我們去看這到牌坊,真的讓我很驚訝林家的財力真的很雄厚。女主人的私房錢就捐出去賑災就有四萬萬兩,只能說當時的林家富可敵國~~
之後,林家在北台灣經濟地位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中法戰爭之後清廷派劉銘傳來到台灣整理設省,當作清廷另外一個省分。當時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大力協助台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和開墾制度進行,來到台灣也是有入住林本源園邸!!可見當時林家在第三代的經營下持續成長至巔峰。
這裡來介紹一下林家好了
官方介紹: 清 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設帳授徒,從事教職。並於乾隆50年(西元1785年)時返回福建龍溪。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應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中國捐官,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後來林平侯無意於仕途,於是在嘉慶21年(西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泉州人械鬥的事件,為了避禍,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並興建巨宅、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田租收入大增。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商店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林家五子中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最為賢能,承繼家風,勇於開拓本業。此時漳州、泉州人的械鬥事件仍未平息,為了避禍,兄弟二人在枋橋漳州籍居民的邀請之下,林家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咸豐5年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並且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即家庭教師),為北臺灣帶來不少文化氣息。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不管如何,隱藏在新北市都市林間的「林本源園邸」,閩南式的秀麗古典庭園造景,可以說是令人流連忘返,大家只要有時間,都可以搭乘捷運板南線至『府中站』下車,再步行約十分鐘就可抵達。自己可以在園中賞景漫步,也可跟著文化志工的腳步聽著林家不一樣的故事,這些不是教科書上可以知道的故事;而造訪這可以是最知性的文化之旅。
林家花園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9號
捷運:板南線府中站
時間:AM 9:00~PM17:00 (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一休園。)
可團體導覽預約,預約時間為週二到週五,人數須達20人以上,3天前預約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